贾樟柯宣告正式进军新媒体
贾樟柯宣告正式进军新媒体
短片和时代交手,新媒体与电影相遇
5月7日,导演贾樟柯在京举办“@预见”发布会。正式宣布入股以上传媒,除此之外,贾樟柯还以投资人的身份推介了由自己发起的首个新媒体影像项目“柯首映”,正式宣告自己进入新媒体领域。
顺势而为,预见影像未来存在方式。
数码代替胶片,电影不是灭亡而是形态在改变。同样,媒体不会灭亡,媒体不会衰落,衰落的只是传统媒体,而新的媒体提供给我们更广阔的视野和巨大的想象空间。
“我要开始做一个新媒体人,我还会做一个优秀的导演”
在“预见”发布会上,贾樟柯谈到:为什么会进入到新媒体投资?对于媒体我熟悉吗?我跟朋友经常开玩笑,我说我贾樟柯其实也算是一个资深的传统媒体人。因为从初二开始我就承包了我们学校的黑板报,从策划内容到编采都要参与。
电影对贾樟柯来说是一种仪式,是在黑暗中100个人、200个人、500个人一起欢喜、一起叹息,去完成这样一个观看的仪式。互联网崛起之后,电影可以送到大家的面前,可以送到每个用户的终端,这样一个改变,作为电影工作者,我们要适应,在今天我加入、投资、参与其中,也是怀着学习的目的。在最深爱的艺术领域、电影领域,我们不能做遗老遗少,我们要与时俱进。我们会跟科技拥抱,我们会敏锐地跟新的发明拥抱,无论在五年后还是十年后,还是做一个百年老店,100年以后,我们一直会去拥抱人类新的发明、新的媒介。因为传播信息是多么的重要,它带给我们最终的价值观就是信息的公平。
以上传媒“柯首映”的编辑团队,将采取特别的方式推送电影短片。每部短片以三天为一个推送单元,包括“预告日”、“首映日”和“评论日”,涵盖一部影片参加“首映礼”的全过程。这种推送方式,在网络上打造出不逊于电影节的聚光灯效应,在快餐式消费的互联网时代,贾樟柯所希望的“电影仪式感”,也将通过这种方式,还给电影本身。
忘掉微电影,开启短片模式。
我们这个社会是新鲜的、动态的,每天都给我们非常多的创作刺激。如果是一个作家可以即兴地写下来,如果是一个诗人可以两个小时来描写自我;如果是一个摄影家可以即时记录下来;电影导演灵活地跟世界互动的媒介是什么?就是短片。
“一束目光照亮电影天才”
当微电影成为品牌推广的手段,我们需要做的便是恢复电影短片概念,回归对电影基础艺术要求。电影导演是行走的人,“柯首映”愿陪伴导演长跑。
“柯首映”是“电影短片”和“电影首映”形式在新媒体端口的一次相遇。“将是一个全球电影短片的中国内地首映平台。让观众更容易地寻找到来自全球的、最新的、最具创意的短片,以观看短片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观影生活。
在国外,短片有它独立的工业系统,他们拥有大量的短片影展,电视台也有短片播出的习惯。而在国内,电影短片一直只是艺术院校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渠道,或者被年轻导演当作自己拍摄长片的跳板,并没有被看作一个独立表达的载体。近几年,情况有所改变,大量的年轻人开始用短片来表达自我。诸多先行的视频网站在短片播映方面也做得非常优秀,也给很多短片提供了必要的出口。
“只要你在拍短片,你在电影的世界中就永远是一个少年”。
“柯首映”今年夏天即将上线,一年54个星期,播映108部短片。
那是108颗少年的心,108次短打。
我们用短片和时代交手,击向这个沉闷的、喋喋不休的世界。